close

  海南休閑農業發展調查(上)
  “錢”力巨大的休閑農業,在海南面臨客源零散、農村基礎設施滯後,沒有區域規劃等困局——
  休閑農業,不該只是“配菜”
  引力
  有人賣掉酒店
  投資千萬做休閑農業
  休閑、恬靜的鄉村生活成為都市人的嚮往。一向被視為海南旅游“配菜”的休閑農業,日漸成為被看好的潛力股。
  每逢節假日,海口市民李揚明都要帶上家人,開車到鄉村住上兩天。“前段時間,我們去了海口石山鎮儒黃村旁的開心農場,不僅吃上了‘農家飯’,而且在一間火山石老房子里,親自做了豆腐。”李揚明說,“在城裡長大的10歲兒子,從未見過做豆腐。他和我一起推石磨、磨豆汁,非常興奮。”
  周末到農村度假已成為一種流行。
  海口開心農場,至今開張一年多,已經吸引了不少游客。“一期只有50畝地,周末經常爆滿,最多接待600多名游客,100多人住宿。”開心農場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高宏松說。
  休閑農業也吸引了不少投資者的目光。萬寧某酒店老闆朱德明,甚至賣掉了酒店,到農村去發展農家樂。目前,他位於萬寧興隆的農家樂占地20畝,已經建好了魚塘、健身場所、餐飲等。“預算投入1200萬元,準備開展餐飲、垂釣、健身、種菜等項目。”朱德明說,相對於快餐式、同質化嚴重的酒店,休閑農業富有寧靜、休閑的鄉土特色,更能吸引城市消費群體。
  今年,《海南省鄉村旅游總體規劃》通過專家評審,對全省鄉村旅游資源進行統一規劃建設,把鄉村度假旅游提升到與海洋旅游、文化旅游併列的海南未來三大旅游產品。
  而在另一面,傳統農業提高效益越來越乏力時,休閑農業作為一種農業與旅游相結合,提升農產品附加值的新業態,也被寄予厚望。
  截至今年前三季度,我省休閑農業點(不包括農家餐飲店)發展到175家,其中休閑農業示範點68家;投資總額累計43.68億元,營業收入6.26億元,年接待游客突破737.51萬人次,從業人員1.6萬人,帶動農戶25萬戶。
  錢力
  休閑農業能給
  海南帶來什麼
  如今,休閑農業旅游每年平均給臺灣帶來約10億美元收入。發展休閑農業,能否讓海南賺個盆滿缽滿?
  海南休閑農業的發展與臺灣有一定淵源。海南休閑農業的發展起步於1990年代的瓊海伊甸園山莊。當時,台商將臺灣休閑農業的模式和品位移植到海南,曾讓人大開眼界。
  12月11日,屯昌匯豐休閑農場內,不少省內企業前來參加海南休閑農業高端論壇暨海峽兩岸休閑農業發展研討會,希望能從臺灣休閑農業的發展歷程,找到可借鑒的經驗。
  臺灣休閑農業學會理事長、臺灣屏東科技大學農企業管理系教授段兆麟說,目前,臺灣休閑農業場家數已達1244場,平均每個鄉鎮區有3.5個休閑農業場,提供了近20萬個就業崗位,已成為臺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大陸休閑農業的緣起,與臺灣一樣,都是因傳統農業生產不利,而轉型發展休閑農業。差別是臺灣休閑農業起步較早,農業內部的推力及社會需求的拉力較強。”段兆麟認為,未來海南農業發展也一定會經過休閑農業階段,解決農業效益低、農民收入增長緩慢以及農業污染和食品安全等問題。
  省農業廳廳長江華安表示,休閑農業對推動海南現代農業發展,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產業融合、增加農民收入具有重要意義。
  專家表示,海南並未像臺灣或者廣東、浙江、江蘇等地一樣,經歷過工業化發展階段,而是直接進入“旅游島”建設階段。這樣一來,海南既有發達省份的農業發展滯後、城鄉差距拉大問題,也有農村資本積累少、財政收入少和本島都市人口少等缺點和旅游業發達、島外游客多、熱帶資源得天獨厚等優勢。
  雖然海南休閑農業剛起步,但前景看好。
  海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柯佑鵬說,海南在自然資源、景觀資源和人文資源方面都可以與臺灣相媲美,特別是生態,是海南最大優勢。從旅游產業來說,發展休閑農業,可以豐富旅游業態,游客來海南不僅僅是看海。而從農業來說,它可以調整結構、提升效益。這都將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博士後、海南省規劃院副處長夏勇開認為,海南可借鑒臺灣經驗,少走彎路,縮短探索期。目前,海南應做好規劃,分區域,根據不同地區的特色和客源市場,進行定位。
  客源何來
  沒有大城市作依托
  本島客源不足以支撐
  建議:更多考慮吸引島外客
  首先,作為一種旅游經濟,休閑農業首先要有消費者。
  “休閑農業的客源主流一般是城市流向農村,國內外皆是如此。”段兆麟說,原因在於求異是旅游最基本的驅動因素,城鄉的差異、地域的差異、季節的差異造成了休閑農業旅游市場的這種定勢性。休閑農業主要是為那些不瞭解、不熟悉和曾經熟悉農業和農村的城市人服務的。所以,休閑農業的市場客源,主要是依托城市游客。
  “臺灣、北京、上海、四川、浙江等地的休閑農業之所以能夠發展起來,關鍵是依托了大城市裡具有較強消費能力的都市人。”柯佑鵬說,但是,海南缺乏大城市的依托。
  作為中國最年輕的省份,海南經濟發展欠發達,更沒有經過工業化發展,本島都市人口較少。目前,海南人口近870萬,其中,600多萬是農村人口,城市僅有250萬人左右。
  柯佑鵬說,“而這250萬人中,其中有近70%老家在農村,海南的習俗是逢年過節都要回老家,而休閑農業主要消費時間就在節假日,這又減少了不少客源,最後剩下的真正客源並不多。”
  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客源問題已經凸顯,除了海口周邊部分農莊客源較充足外,相當一部分休閑農莊都“吃不飽”,經營慘淡。“目前,之所以很多投資者願意發展農家樂,一是因為休閑農業是未來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提早進入,成本較低;另一個就是,因為目前相當一部分公務消費,從城市高檔酒店流向了農家樂。”
  “本島休閑農業游客數量少,決定了我們不能走北京、上海休閑農業的路子。我們要發展,就需要向島外拓展游客。但是省外也有休閑農業,我們靠什麼吸引他們不遠千里來海南鄉村?如果僅僅是目前開展的釣魚、吃農家飯、住鄉間別墅、爬山等項目,不足以吸引內地游客。”柯佑鵬說。
  “海南休閑農業應該做足‘熱帶’、‘黎族’等與省外不同,獨具海南地理、文化特色的元素,讓內地游客在海南體驗到異域風格。”夏勇開說:“每年有3000多萬游客到海南,如果能吸引他們在農村玩一兩天,那就不得了。”
  基礎如何
  “三農”發展滯後
  嫁接旅游基礎不穩
  提醒:企業涉基建有利有弊
  保亭三道鎮甘什村委會什進村,這座較為貧困的黎族村莊,2009年人均純收入僅2170元,還有12戶住茅草屋,卻幾乎在一夜之間蛻變。
  在什進村博物館里,一幅幅圖片記錄了蛻變過程。兩年前,這個村莊,房屋是低矮破舊的民房,茅草屋頂。兩年後,48戶村民不花一分錢,都住進了別墅。這樣的變化源於布隆賽鄉村旅游區的建設。
  基礎設施對休閑農業來說,意味著什麼?
  在臺灣,休閑農業是在農業、農村已發展到一定程度,基礎設施達到一定水平後,才逐步升級到休閑農業。海南,是在基礎設施還不完善、農業還較落後的基礎上,通過企業的進入,直接跨入休閑農業。例如,保亭什進村、白沙羅帥村等,企業在打造鄉村旅游時,首先要完善農村基礎設施,甚至為農民改造房屋。
  這樣的發展,有利也有弊。專家表示,利在農民能夠通過鄉村旅游建設,很快獲得基礎設施和居住環境改善帶來的好處;弊端是企業負擔重。
  湖南休閑農業協會秘書長張劍表示,大陸休閑農莊在完成土地適度規模的聚集後,又花不菲資金在基礎設施和硬件建設上。投資者只要資金稍微吃緊,就容易導致心態失衡,而追求資金的回收,匆忙經營、粗放經營,背離休閑農業的本源。
  具備了應有的基礎設施後,也並不意味著發展休閑農業就水到渠成了。休閑農業還需要什麼?
  軟件建設與休閑農業的關聯也非常密切。
  我省農業發展水平不高,由於科技水平低等原因,我省瓜菜、水稻畝產比全國低41.2%和33.7%,種植成本高出50%左右。全省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與農業總產值比僅為0.36:1,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的1.7:1。目前,我省大部分休閑農業並未開發出相應的可供游客購買的特色農產品。
  我省農民知識水平和文化素質不高,也阻礙休閑農業的發展。省旅游協會旅行社分會會長房新海說,他在某市縣喝咖啡時,“風景很好,咖啡很香,然而在品嘗咖啡時,鄰座的當地居民卻在摳腳趾,讓人雅興頓失。”
  專家認為,理論上講,休閑農業是農業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的有機結合,應能夠實現三次產業疊加的高效益。但目前我省農業現代化水平不高,由企業帶著資本進入農村,發展具有城市服務經營模式的休閑農業,就如同巨人過危橋,情況好的話,巨人把橋修好了,情況糟的話,就可能兩敗俱傷。
  資本誰出
  農村缺乏資本積累
  很難實現自我蝶變
  疑慮:資本下鄉易排斥農民
  “建設休閑農莊,除了每個月每畝幾百元到1000元的地租,對農民沒什麼幫助”;
  “當地農民不理解、不支持休閑農業,甚至搞破壞。他們不明白休閑農莊發展好了,對他們也是有好處的”……
  記者在採訪時,不時能聽到農民和休閑農莊企業相互抱怨。
  休閑農業發展需要資本,然而由於我省農村、農業發展滯後,無法實現自我積累。所以,我省休閑農業除了少部分農家樂由農民個體經營,大部分都是“資本下鄉”的形式。
  目前,海南休閑農業資本下鄉的模式有兩種,一是政府財政投入,例如瓊中什寒村;另一種是社會資本的介入。
  “當企業進入農村之後,由於土地在農民手中,就必須首先解決與農民合作的問題。”夏勇開說,“或許企業初衷是希望能夠與農民進行很好的合作,但是由於資金投入問題和農民觀念問題,導致企業覺得與農民合作繁瑣、成本過高。所以,他們更願意把土地從農民手中流轉過來,圈起來,自己做,而把農民排除在主體之外。”
  段兆麟說:“臺灣休閑農業是自然轉向而成,農民有先進的理念、技術和資金,所以農民是休閑農業發展的主體。而大陸,包括海南在內,休閑農業大部分是由企業來做,農民不是主體,而只是土地提供者和雇佣者。”
  目前,農民從休閑農業獲得的收益主要有兩大塊,一是土地租金(所謂土地入股,其實質也是土地租金),二是農民在農莊就業所獲得的工資。
  “這樣一來,農莊發展的好壞,和農民沒有關係,也就是說,農民並不能隨著農莊的發展而獲得更多利益。這對於企業來說也未必是好事,如果農莊發展好了,土地會升值,而土地租金並未因此而大幅度提高,農民就會心理不平衡,為難農莊發展。”夏勇開說。
  夏勇開認為,海南需要社會資本幫助農村發展休閑農業,但是也需要讓農民參與其中,因為農民是農村的主角和農村文化的體現者。“社會資本與農民相結合,需要政府的引導,能夠讓農民參與到休閑農業的二次分配中,真正做到入股分紅。”
  發展目的
  因傳統農業生產不利,而轉型發展休閑農業,是農業結構調整的重要策略。
  產業性質
  休閑農業結合農業一、二、三級產業,具有農業旅游業的性質。
  資源基礎
  休閑農業利用自然、景觀、產業及人文資源,為游客提供休閑與游憩。
  市場客源
  依托城市游客,體驗活動設計主要在滿足城市居民對農業與農村的旅游需求。
  起步
  臺灣:是有一定規模的農場主和農合組織,在農業生產需要拓展和發展之際,由農場主和農業生產者自然轉向而成。
  海南:起步時雖然有“農家樂”這一方式,但成規模的是民間、社會資本對農業的介入,不是農民和農業生產者的順勢自然轉向和延伸。
  點評——夏勇開:臺灣是農村、農業發展到一定程度,農民通過自身的實力將農業轉型升級為休閑農業,也就是說農民是休閑農業的主體,從而實現農村、農業、農民與休閑農業的完美結合。而海南,由於農村、農業和農民發展滯後,要發展休閑農業,必須要有企業參與,才能做得正規。
  投入
  臺灣:其投入主要在經營層級的提高和改善上,投資主體為農民和農民合作組織。
  海南:是在農村、農業還未發展到高水平,由企業進入農村投資建設,首先要在土地流轉和基礎設施上花費大筆資金。
  點評——張劍:如果要先投入大筆資金去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就無法在藝術性、美術性、舒適性和體驗性上投入更多,使得休閑農莊整體處於粗糙狀態。
  規劃
  臺灣:休閑農場須經合理規劃,完成經營計劃書後,方地申請籌設及登記。
  海南:休閑農場場區及運營多未經完整規劃,以致土地利用及營運活動偶見未有效利用。
  點評——海南省農業學校校長陸紅專:通過合理規劃才能申請籌設登記,就可以在建設初期避免雷同性和低水平發展。如果運營未經完整規劃,走一步算一步,會導致建設顯得雜亂。
  (本報海口12月16日訊)   (原標題:海南休閑農業面臨客源零散等困局 更多考慮吸引島外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m14cmmav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